NMN在人工膜中的渗透性表现
烟酰胺单核苷酸(NMN)作为NAD⁺合成的直接前体,近年来因其抗衰老潜力成为化妆品领域的焦点。然而,其皮肤渗透效率及稳定性始终是应用瓶颈。202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,通过人工膜模型(Strat-M)系统评估了NMN在酵母发酵滤液(YFF)中的渗透行为。
人工膜验证
研究采用Franz扩散池结合Strat-M人工膜,模拟人类皮肤三层结构(角质层、表皮层、真皮层)。结果显示,NMN在YFF中的渗透呈现显著区域特异性:MALDI-IMS成像证实,NMN分子仅富集于乳头层真皮(含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区域),而未穿透至更深的网状层或皮下组织。这一发现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NMN能否突破角质层屏障的争议——其334 Da的小分子量(<500 Da)符合透皮吸收的理想范围,但亲水性限制了其深层扩散,恰好使其停留在胶原蛋白合成的关键靶点。
稳定性突破
游离NMN在水溶液中易水解为烟酰胺(NAM),半衰期仅数周。而该研究发现,YFF通过三重机制显著延长NMN活性:
1. 分子保护:酵母发酵产物中的多糖与有机酸通过氢键稳定NMN结构;
2. 缓释效应:YFF的胶体特性降低NMN扩散速率,20°C下半衰期延长至7个月;
3. 协同降解:NMN降解生成的NAM本身具有美白功效,形成“双效递送”。
功能验证
体外实验中,1 mM NMN-YFF处理人成纤维细胞24小时后,I型胶原蛋白分泌量提升120%(p<0.05)。机制上,NMN通过提升细胞内NAD⁺水平,激活SIRT1/AMPK通路,从而上调COL1A1基因表达。值得注意的是,YFF中的氨基酸(如脯氨酸、甘氨酸)可能作为胶原合成的底物,与NMN产生协同效应。
该研究为NMN护肤品开发提供了三大范式:
精准递送:利用人工膜筛选最优载体;
配方设计:通过调节浓度与pH值,平衡NMN稳定性与渗透性;
功效延伸:降解产物NAM的额外美白价值,可设计“抗衰+美白”复合产品。
尽管人工膜无法完全复制活体皮肤的动态代谢,但这项研究首次量化了NMN的透皮行为与生物学效应的关联,为后续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。未来需进一步探索YFF中具体活性成分对NMN渗透的调控机制,以及长期使用下的安全性评估。
参考文献:
[1] Betsuno R, Yamane T, Tsuji H, et al. Permeation of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(NMN) in an Artificial Membrane as a Cosmetic Skin Permeability Test Model[J].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, 2025, 24(5): e70222.
*特别说明 - 本文仅作资讯科普用途,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诊断和建议,不应被视为对所涉医疗产品的推荐或功效证明。涉及疾病诊断、治疗、康复相关的,请务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,寻求专业意见。